校企合作情况概述
校企合作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可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成本,实现资源共享与共同育人。本着“立足重庆、背靠行业、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路,我校与企业的合作贯穿于冶金工程专业的办学诸多环节,在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中,中冶赛迪、重钢、四川威钢、云南德胜、四川达钢、广西柳钢、江苏沙钢、武钢等企业积极参与,为中心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提供了大力支持。
(1)中冶赛迪
概况:中冶赛迪是国家大型甲级骨干冶金勘察设计单位,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国内包括宝钢、鞍钢、本钢、攀钢、武钢、太钢、沙钢等几乎所有大中型钢铁公司均为中冶赛迪的长期客户,全球前50名钢铁公司中28位已经成为中冶赛迪的客户,在南美被钢铁业界熟知并赢得良好口碑。公司重视改革创新、技术研发与人才培养,获国家、省部级以上优秀工程奖励30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20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700余件。
参与程度:2011年我校与中冶赛迪签订了合作共建共管 “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冶金实验室”协议。2008年建立的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重庆市第一个通过国家论证的企业类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在整合国家科技资源,优化钢铁冶炼流程,提高国家冶炼装备技术水平,实现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我校与中冶赛迪共建的冶金实验室,是国家钢铁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个子系统,目标在于合作共建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在该实验平台上可进行控轧控冷工艺参数模拟、设备研发、二级模型验证及新产品开发,且利用我校相关检测设备进行研制样品的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结构分析。中冶赛迪负责投资1200余万元购置设备并完成安装调试,学校负责提供厂房、配套基础设施和检测设备,双方共建共管共享。该实验平台已于2013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签订项目合作研究经费近200万元。目前,该平台已实现中冶赛迪实际工程现场远程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共享,为虚拟仿真教学资源的更新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现场数据的挖掘与利用为企业生产工艺的优化及产品质量的改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此外,2名中冶赛迪工程师被聘为中心兼职教师,负责部分实验教学、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及校企沟通等实质工作。
(2)重钢
概况:重钢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94年被列为国家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1997年被列为国家120家试点企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520家国有大型企业之一。重钢1997年组建了国家级技术中心,1999年建立了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十二五”期间,按照重庆市重化工产业规划,重钢继续秉承持续发展理念,实现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规模与效益的再度跨越,钢铁产能将达1000万吨级,成为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双双突破1000亿元的“双千亿元集团”,进入中国钢铁企业前10位。
参与程度:2006年我校与重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2009年合作共建了“冶金与材料工程实验实训基地”和“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为支持中心的信息化教学,重钢提供了包括焦化、烧结、高炉、转炉、连铸、轧钢等生产现场的控制软件及历史数据,在中心的虚拟现实平台上“再现”了钢铁制造流程。此外,中心还与重钢合作开发了现代钢铁企业流程模型。为鼓励中心教师积极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重钢每年向共建共管的“冶金与材料工程研究所”提供项目研究经费,专门针对重钢新区的冶炼及加工技术问题进行攻关,近三年已提供合作开发项目经费300万余元。2012年7月我校与重钢合作共建了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国家级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此外,2名重钢工程师被聘为中心兼职教师,负责部分实验教学、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及校企沟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