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8年1月——2018年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国家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朱光俊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许文林/13883009076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Lyl4877@126.com
 
 所在学校名称:重庆科技学院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李伟/023-65023300
 
  
 
  
 
  
 
 2018年12月21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编写提纲(限5000字以内)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2018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面向全校10个专业开设实验课程,每年接纳学生实验2480人次以上,完成学生实验人机时数5.6万,中心还为学生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大学生第二课堂、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科竞赛活动、部分理论课程教学以及教师科研开发提供实验场地与设备。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等。
 
 中心遵循“育人为本、依托行业、虚实结合、强化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充分发挥校企共建平台的资源优势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效果评价、考核方式的现代化。通过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教学,强化对学生三种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社会和校企协同创新能力。
 
 中心有力的支撑了冶金工程专业工程认证,2018年5月28日,冶金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为6年。
 
 2018年8月,我校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2018年10月,在“内科大杯”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中荣获高校组炼钢单项特等奖1项,高校组轧钢单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同时荣获高校组团体特等奖1项;2018年11月,在第13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区域赛中,我校学生再次包揽中国赛区前五名,蝉联区域赛“五连冠”。2019年4月我校学生将代表中国赴西班牙马德里角逐第13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冠军。中心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成效显著。
 
 2018年,中心借助远程教学平台,对达州钢铁集团、广西贵港钢铁公司、四川德胜钢铁集团等200余人进行了远程培训和虚拟冶炼训练,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鉴于学校在国际模拟炼钢挑战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河北钢铁集团组织学员慕名来校参加培训,完成了多人次的流程仿真实操培训,经培训后在2018年4月举行的第12届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中成功获得企业组世界冠军。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中心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同时开展了科研成果转化实验项目的专项工作,保持实验教学紧跟行业专业前沿。2018年,中心成员获批各类教学改革项目11项,其中省部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基于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基于网络炼钢平台的冶金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中心在完成实验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助力科学研究。2018 年度共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3项,获批省部级项目5项,企业横向项目13项,总体科研经费 350余万元,公开发表论文23篇,授权专利32项。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中心拥有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协同的实验教学队伍,36名教师中有教授 9 人,博士 10 人,有企业背景的教师 17人,从事信息技术研发的教师 15 人。中心教师不断加强学术交流、短期培训、工程实践等活动。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中心制定了系统的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及名师造就工程计划,建设期间,围绕提高教师实验室基本技能和信息化能力,通过组织并参与各级竞赛、推荐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与企业实行双职双挂等专项工作,多途径对教师进行培训。由于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对队伍的信息化水平要求较高,中心为此专门开展了以下一些特色工作。一是广泛学习,提高认识水平。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批准的第一批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参考的对象,只有通过学习、培训、交流等,才能真正建设成高水平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因此,为提高中心人员的信息化水平和能力,2018年中心共派出人员外出交流学习21人次,参与校内信息化专题研讨会8次。二是全员参与,加强对虚拟仿真技术的认识。2018年,中心承接了大量的企业培训任务,借此机会广泛在中青年教师中开展了在线课程建设工作,并进一步提升了中心人员利用虚拟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三是中心立项科研项目转化,推动实验项目的开发能力。将科研项目转化为虚拟实验项目,大大提升了教师虚拟实验开发和教学能力。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1)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情况
 
 中心依托 “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站(http://gtzcfz.cqust.edu.cn)提供虚拟实验和网上教学资源。2018年网站持续升级,进一步丰富了在线教学资源。2018年,通过一系列的教改项目实施,将冶金工程流程仿真实验室提供的12个仿真模块,更好的渗透到了本科生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完善了基于“互联网+”的系列教学资料(包括课程大纲、教案、教学ppt、微课视频等),形成了完善的冶金工程专业在线教学体系,并服务于若干钢铁企业。另外,仿真系统的设计教学功能、教学资源库及虚拟实验三部分内容均部署在学校IDC中心的云端服务器上,能方便地为学生随时、随地、随需的网上学习提供支持。
 
 (2)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情况
 
 通过全员参与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深度参与冶金工程流程仿真实验室的论证、建设和日常信息化教学,培养和锻炼了一支信息化的师资队伍。通过组织校级竞赛,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将科研项目转化为虚拟实验项目,大大提升了教师虚拟实验开发和教学能力。同时中心积极为宝钢、邯钢、柳钢、攀钢、贵钢等行业骨干企业提供远程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实践水平。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中心积极探索开放模式,根据虚拟仿真实验需要统一管理、集中指导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竞赛、创新项目进行集中预约,提高了设备、系统的使用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中心积极探索实验室开放的保障机制和激励措施,探讨在学校制度保障下,调动实验指导老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积极性的实验室开放激励机制。2018年中心通过实验室开放活动周、 一专一赛、 学生助管、 大学生科技创新等对实验室进行开放,累计开放人时数达 3.6万。
 
 同时,中心通过网络平台向社会实施开放和共享,可通过中心网站获得或下载所有实验教学资源,亦可通过互联网直接完成虚拟实验项目。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2018年中心接待来自国内企业、高校的考察队伍1200余人次;作为全校45个本科专业的冶金文化教育基地和重庆市科普教育基地,接待各类参观人员逾5200人次。
 
 与哈尔滨中德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项目,共培训大学生58名。与四川达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达钢工匠技术培训及竞赛。此外,与中冶赛迪重庆赛迪冶炼装备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广西贵港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成渝钒钛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项目。
 
 人民网、中国冶金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冶金教育、重庆日报等媒体对在该教学平台下完成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宣传和报道,为全国冶金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
 
 
 
 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高等学校首批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渝教办函〔2018〕93号)要求,市教委于2018年5月组织专家,对申报重庆市首批本科一流专业建设项目的专业点进行了评审认定,确定80个专业点为市首批本科一流专业立项建设项目。我校的冶金工程、石油工程两个专业上榜。
 
 
 
 
 
 新华网报道我校学子参加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情况
 
 
 
 华龙网报道我校学子参加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情况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一行来我校进行技术合作交流
 
 11月23日,重庆市光学机械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级高工冉洋一行到我校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并走访考察我校冶金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
 
 
 
 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一行来校交流访问
 
 11月8日,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星立携各专业方向负责人一行7人到我校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进行技术合作交流。并走访考察我校冶金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教委考察团来校考察交流
 
 10月10日下午,北京市教委考察团一行来校考察交流,交流座谈会在办公楼105会议室举行。重庆市教委高教处有关同志陪同调研。考察团实地走访考察了学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冶金虚拟仿真试验教学中心、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研究院等。
 
 
 
 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一行来我校交流访问
 
 6月14日下午,由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涂料工业大学副校长刘国杰带队,中国涂料工业大学副校长徐菁利、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专家葛义谦、重庆涂料与涂装协会秘书长李伏、重庆亿隆漆业董事长陈允等专家一行来我校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进行访问交流。
 
 
 
 河钢集团邯钢公司来校考察交流
 
 5月18日下午,河钢集团邯钢公司党委副书记尤善晓、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维刚、工会生产保护部部长刘迎宾等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座谈会后,尤善晓一行参观了我校冶金工程流程仿真实验室。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我校学子连续5年蝉联世界模拟炼钢挑战赛中国区冠军
 
 12月5日,世界钢铁协会公布了第13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入围选手名单。我校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张伟同学以中国区冠军身份获得了前往西班牙马德里参加2019年4月16日在那里举行的世界总决赛的资格。
 
 
 
 我校代表队在2018“内科大杯”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中荣获佳绩
 
 10月11日至12日,“内科大杯”全国模拟炼钢-轧钢大赛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举行。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重庆科技学院代表队分别荣获了高校组炼钢单项特等奖和高校组轧钢单项一等奖,同时荣获高校组团体特等奖。
 
 
 
 我校学生在首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8月4日至8日,由教育部金属材料工程与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承办、山东星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金恒博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支持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决赛在昆明理工大学莲华校区圆满落幕。我校冶金工程专业的吕婷婷、袁雪雪、段渊、王萌四名同学在周雪娇和安娟等老师的指导下组成了两支参赛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秀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在本届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我校与重庆大朗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
 
 7月12日,学校副校长肖大志带领科研处副处长万新(主持工作)、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朱光俊以及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校企合作服务办公室主任柳浩一行三人与重庆大朗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为更好地提升企业和高校的科研技术研发能力,培养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实现企业竞争力和高校教育质量的共同提升,双方建立产学研合作战略发展关系,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信息服务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
 
 
 
 
 
 我校冶金工程与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5月28日,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正式发布通知(工认协[2018]10号),公布了2017年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结论。经过学校自评、专家组现场考查、认证结论审议委员会审议等程序,我校冶金工程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顺利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7年全国共受理375专业,通过认证专业为293个),有效期为6年。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心自获批后进行了持续建设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依然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中心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国家级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其信息化水平也应不断发展和提升。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若能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体验度。中心VR教学手段升级已纳入计划,但进展缓慢。
 
 (2)中心网站的建设与更新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学校支持中心与中冶赛迪、重钢合作共建,实行校企协同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学校管理为主的建设模式。学校在保障实验教学运行、质量评估、设备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可供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沿用的一系列制度。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即受学校和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双重领导,实行主任负责制。学校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岗位聘任、项目审批和经费保障上都给予了充分的统筹考虑。比如申报工作学校给予了5万的经费资助用于教育部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建设申报。学校对中心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确认了中心的建设目标,即遵循“育人为本、依托行业、虚实结合、强化能力”的实验教学理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效果评价、考核方式的现代化。通过丰富实验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化教学,强化对学生三种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专业设计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增强服务社会和校企协同创新能力。
 
 学院在中心制度建设和人员管理积极推进,尤其在制度建设上完善了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以保证实验室高效、规范运行,这些规章制度均被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沿用。同时,学院围绕中心开展的几项主要工作给予了措施保证和经费支持,这几项工作包括:完善平台,丰富资源,扩大共享;打造队伍,优化结构,提升水平;健全制度,创新机制,强化保障等。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2019年度,中心将在完成日常教学和运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重点开展如下工作:
 
 (1)进一步提升中心信息化水平。
 
 进一步完善中心实验室网上预约和开放制度,升级中心虚拟教学设备,与企业合作开发VR教学系统,进一步丰富中心信息化教学手段。
 
 (2)进一步加强中心网站的建设与更新工作。
 
 鼓励教师将教学课件、微课视频等资源及时上传网站,丰富学生实验预习内容。及时更新当年度实验教学实施计划、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生获奖成果、赛课计划等内容。
 
 注意事项及说明:
 
 1.文中内容与后面示范中心数据相对应,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等词。
 
 2.文中介绍的成果必须具有示范中心的署名。
 
 3.年度报告的表格行数可据实调整,不设附件,请做好相关成果支撑材料的存档工作。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1月1日至12月31日)
 
  
 
 一、  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 示范中心名称 | 国家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 
 
    
    | 所在学校名称 | 重庆科技学院 | 
 
    
    | 主管部门名称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 http://gtzcfz.cqust.edu.cn | 
 
    
    |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 重庆沙坪坝区大学城东路20号 | 邮政编码 | 401331 | 
 
    
    | 固定资产情况 |   | 
 
    
    | 建筑面积 | 1800㎡ | 设备总值 | 1700余万元 | 设备台数 |   240台 | 
 
    
    | 经费投入情况 |   | 
 
    
    |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 0万元 |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 5万元 | 
 
    
    |  |  |  |  |  |  |  |  |  |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 序号 | 面向的专业 | 学生人数 | 人时数 | 
 
     
     | 专业名称 | 年级 | 
 
     
     | 1 | 冶金工程 | 2014级、2015级、 2016级、 2017级 | 475 | 14520 | 
 
     
     | 2 | 金属材料工程 | 2014级、2015级、 2016级 | 172 | 3352 | 
 
     
     | 3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 2014级、2015级、 2016级 | 256 | 4830 | 
 
     
     | 4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2014级、2015级、 2016级 2017级 | 404 | 12928 | 
 
     
     | 5 | 功能材料工程 | 2014级、2015级、 2016级 | 176 | 4350 | 
 
     
     | 6 | 焊接技术与工程 | 2014级、2015级、 2016级 2017级 | 264 | 8448 | 
 
     
     | 7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017级 | 198 | 792 | 
 
     
     | 8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2016级 2017级 | 180 | 360 | 
 
     
     | 9 | 自动化工程 | 2016级 2017级 | 162 | 324 | 
 
     
     | 10 | 安全工程 | 2016级 | 74 | 148 |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 99个 | 
 
    
    |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 32个 | 
 
    
    |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 11门 | 
 
    
    | 实验教材总数 | 4种 | 
 
    
    |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 0种 |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 学生获奖人数 | 14人 | 
 
    
    | 学生发表论文数 | 3篇 | 
 
    
    | 学生获得专利数 | 0项 |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万元) | 类别 | 
 
     
     | 1 | 基于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182024 | 尹立孟 | 王刚、 姚宗湘、陈志刚、张丽萍、王纯祥 | 2018-2020 | 2 | a | 
 
     
     | 2 | 基于网络炼钢平台的冶金工程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 | 2018-GX-362 | 王宏丹 | 任兵芝、高艳宏、张倩影、许文林、周雪娇、杨艳华 | 2018.12- 2021.11 |   | a | 
 
     
     | 3 | 基于国际焊接工程师认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重点) | 尹立孟 | 王刚、 姚宗湘、陈志刚、张丽萍、王纯祥 | 2018-2020 | 1 |   | 
 
     
     | 4 | 建设应用型冶金工程“一流专业”的研究与实践研究与实践 | 校级教改项目(重点) | 吕俊杰 | 秦跃林 尹建国 朱光俊张倩影 周雪娇 | 2018-2022 | 0.5 |   |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它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 序号 | 项目/课题名称 | 文号 | 负责人 | 参加人员 | 起止时间 | 经费 (万元) | 类别 | 
 
     
     | 1 | 工业除尘灰冷压块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 20180759 | 万新 | 万新,秦跃林,张明远 | 2018.9.1- 2021-8-31 | 5 | a | 
 
     
     | 2 | 低品位铁尾矿对酸性含铜废水除铜机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 KJQN201801507 | 袁晓丽 | 尹建国、黄青云、周东山、 陈永利 | 2018.9.1- 2021-8-31 | 5 | a | 
 
     
     | 3 | 电热力多场耦合作用下镀锡层表面锡须的形成和生长机理研究 | cstc2018jcyjAX0108 | 尹立孟 | 姚宗湘、王刚、王纯祥 | 2018.7.1- 2021-06-30   | 10 | a | 
 
     
     | 4 | 应变诱导韧化和深冷强化的超高强钢强韧调控技术及其机理研究 | KJQN201801501 | 陈永利 | 周雪娇、袁晓丽、阳辉、蒋月月、王青峡 | 2018.9.1- 2021-8-31 | 5 | a | 
 
     
     | 5 | 双相不锈钢搅拌摩擦焊材料热力耦合行为及接头残余应力分布特征 | 广东省现代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 尹立孟   | 刘成(学)、左存果(学)、姚宗湘、王刚 | 2018.9.1- 2020-06-04   | 15 | b |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 序号 | 专利名称 | 专利授权号 | 获准国别 | 完成人 | 类型 | 类别 | 
 
    
    | 1 | 链篦机回转窑物料平衡及热平衡计算软件 | 2018SR670530 | 中国 | 高绪东 | 软件著作权 | 独立完成 | 
 
    
    | 2 | 一种新型造球盘加水装置 | ZL201720790242.4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张倩影,杨艳华,邓能运,许文林,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3 | 一种高炉煤气除尘装置 | ZL201720790243.9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艳华,张倩影,邓能运,许文林,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4 | 一种安全型冶金用铁水包 | ZL201720790244.3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艳华,张倩影,邓能运,许文林,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5 | 一种高炉渣沟壁清理装置 | ZL201720787591.0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艳华,张倩影,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6 | 一种冶金工厂用磨煤装置 | ZL201720792919.8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艳华,张倩影,邓能运,许文林,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7 | 一种液态高炉渣粒化装置 | ZL201720760661.3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8 | 一种预焙阳极铝电解槽上部全密封装置 | ZL201720737065.3 | 中国 | 尹建国,周雪娇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9 | 一种冶金实验用电阻炉 | ZL201720726479.6 | 中国 | 秦跃林,杨诗湘,柳浩 | 实用新型专利 | 合作完成 | 
 
    
    | 10 | 一种新型高炉煤粉仓 | ZL201720719025.6 | 中国 | 秦跃林,杨诗湘,柳浩 | 实用新型专利 | 合作完成 | 
 
    
    | 11 | 一种新型高炉煤粉喷吹装置 | ZL201720712425.4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12 | 一种高炉渣制样装置 | ZL201720700571.5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诗湘 | 实用新型专利 | 合作完成 | 
 
    
    | 13 | 一种高炉渣余热利用装置 | ZL201720700565.X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诗湘 | 实用新型专利 | 合作完成 | 
 
    
    | 14 | 一种矿石水分检测装置 | ZL201720690777.4 | 中国 | 秦跃林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15 | 一种高炉煤气中含铁粉尘的回收装置 | ZL201720690268.1 | 中国 | 秦跃林,杨诗湘,柳浩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16 | 一种冶金实验用铁矿石磁选设备 | ZL201720686319.3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17 | 一种节能环保型熔炼炉 | ZL201720673742.X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18 | 一种带有平料装置的烧结台车 | ZL201720659380.9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诗湘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19 | 一种实验室用小型破碎机 | ZL2017206633411.3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0 | 一种冶金实验用废料处理装置 | ZL201720634035.X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1 | 一种冶金实验用粉尘回收装置 | ZL201720634627.1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耿迅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3 | 预焙铝电解槽阳极供电装置 | ZL201720475779.1 | 中国 | 尹建国,周雪娇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4 | 高性能镁合金型材制备及加工新方法 | ZL201610957860.3 | 中国 | 杨青山,戴庆伟,喻祖建,柴森森,蒋月月 | 发明专利 | 独立完成 | 
 
    
    | 25 | 一种实验室冶金废水处理装置 | ZL201720652871.0 | 中国 | 秦跃林,柳浩,杨诗湘 | 实用新型专利 | 合作完成 | 
 
    
    | 26 | 冷轧酸洗机 | ZL201621037697.0 | 中国 | 高艳宏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7 | 气氛可控温度可调节的煤转化过程中硫含量测定仪 | ZL201620009470.9 | 中国 | 邓能运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8 | 用于电解槽的箱式进液器以及电解槽的进液结构 | ZL201520986780.1 | 中国 | 杨文强 | 实用新型专利 | 独立完成 | 
 
    
    | 29 | 一种高磷铁矿尾矿深度净化处理含磷废水的方法 | ZL201310161044.8 | 中国 | 袁晓丽,夏文堂,尹建国,尹立孟,安娟,周雪娇,杨文强 | 发明专利 | 独立完成 | 
 
    
    | 30 | 四氯化钛沉淀泥浆综合回收聚合氯化铁铝的方法 | ZL201610030677.9 | 中国 | 向小艳,夏文堂,尹建国 | 发明专利 | 独立完成 | 
 
    
    | 31 | 一种镁合金异温轧制装置及方法 | ZL201310246053.7 | 中国 | 戴庆伟 | 发明专利 | 独立完成 | 
 
    
    | 32 | Mg-Zn系镁合金板材的轧制工艺 | ZL201410392108.X | 中国 | 戴庆伟 | 发明专利 | 独立完成 |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它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它。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它。(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 序号 | 论文或专著名称 | 作者 | 刊物、出版社名称 | 卷、期 (或章节)、页 | 类型 | 类别 | 
 
    
    | 1 | Study on Bayer digestion behaviour of low grade  bauxite with high sulphur | 周雪娇,陈永利,尹建国,夏文堂,袁晓丽,向小艳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crostructure and Materials Properties |   | 国外刊物 | 论文 | 
 
    
    | 2 |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titanium-containing slurry by selective extraction and leaching | 向小艳,夏文堂,尹建国 | Metall. Res. Technol | 115(504) | 国外刊物 |   | 
 
    
    | 3 | Research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Steel Pipes in Water of Oilfield | 戴庆伟 |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 国外刊物 |   | 
 
    
    | 4 | Effect of Shot Peening on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34CrMo4 Alloy | 栗克建,郑强(学),秦跃林,刘筱薇 |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 934 | 国外刊物 |   | 
 
    
    | 5 | Micro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Bie10Ag high temperature solder doped with Cu element | 尹立孟,姚宗湘,王刚 | Microelectronics Reliability |   | 国外刊物 |   | 
 
    
    | 6 |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sulfur and iron by the seed precipitation of digestion solution for high-sulfur bauxite | 周雪娇,尹建国,陈永利,夏文堂,向小艳,袁晓丽 | Hydrometallurgy |   | 国外刊物 |   | 
 
    
    | 7 | Effects of Sn addit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Bi–11Ag high-temperature solder | 尹立孟,姚宗湘,王刚 |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 国外刊物 |   | 
 
    
    | 8 | Microstructures and their distribution within HAZ of X80 pipeline steel welded using hybrid laser-MIG welding | 尹立孟,王刚,姚宗湘 | Welding in the World |   | 国外刊物 |   | 
 
    
    | 9 | Removal of phosphorus from high phosphorus iron ores in Wushan Mountain by Crosscurrent acid leaching | 向小艳,夏文堂,袁晓丽,尹建国,安娟 | Solid State Phenomena |   | 国外刊物 |   | 
 
    
    | 10 | 工艺条件对铜电解精炼过程直流电耗的影响 | 孙亚峰(学),任兵芝,王宏丹,夏文堂,邓佑明(学),向威(学),王磊(学) |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70/6/5-8 | 国内刊物 |   | 
 
    
    | 11 | 120t钢包底吹氩混匀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 赵红光(学),王宏丹,任兵芝,高艳宏,刘豆豆(学) | 热加工工艺 | 47/11/76-78 | 国内刊物 |   | 
 
    
    | 12 | Electrochemical fabrication of 3D quasi-amorphous pompon-like Co-O and Co-Se hybrid films from choline chloride/urea deep eutectic solvent for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 杨文强 | Electrochimica Acta | 10.1016/j.electacta.2018.04.054 | 国外刊物 |   | 
 
    
    | 13 | Leaching kinetics of cobalt from the scraps of spent aerospace magnetic materials | 周雪娇,陈永利,尹建国,夏文堂,袁晓丽,向小艳 | Waste Management |   | 国外刊物 |   | 
 
    
    | 14 | 工艺条件对锌电解能耗的影响 | 王宏丹,任兵芝,夏文堂,杨文强 |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 70/3/6-8 | 国内刊物 |   | 
 
    
    | 15 | 控制片状α-Al 2 O 3 粉体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 张倩影,耿迅 | 四川冶金 |   | 国内刊物 |   | 
 
    
    | 16 | 针对应用型大学的《金属材料焊接》 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王刚,姚宗湘,尹立孟 | 电焊机 |   | 国内刊物 |   | 
 
    
    | 17 | 激光-电弧复合焊缺陷形成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 | 尹立孟,王纯祥 | 激光杂志 | 39(2):90-96 | 国内刊物 |   | 
 
    
    | 18 | Structure evolution of blast furnace slag with high Al2O3 Content and 5 mass% TiO2 vi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 秦跃林,柳浩 | Metallurgical Research Technology | 115(1) | 国外刊物 |   | 
 
    
    | 19 | 冶金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 | 袁晓丽 张明远 黄青云 尹建国 周雪娇 安 娟 | 中国冶金教育 | 185(2):56-58 | 国内刊物 |   | 
 
    
    | 20 | ANALYSIS OF VISCOSITY PF FLUOURINE-FREE MOULD FLUXES | 袁晓丽王林,等 | ICS 2018 |   | 国际会议 |   | 
 
    
    | 21 | 打造冶金品牌,凝炼冶金特色,建设应用型冶金工程“一流专业“的探索与实践的改革与实践
 | 吕俊杰 | 第26届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洛阳 | 11-19 | 国内会议 |   | 
 
    
    | 22 | 校企协同,建设冶金工程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 吕俊杰 | 第26届全国高校冶金工程专业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洛阳 | 20-25 | 国内会议 |   | 
 
    
    | 23 | 建设“一流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在新工科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 吕俊杰 | 第11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合肥 | 24-36 | 国内会议 |   | 
  
 
 
 注:(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并在类型栏中标明。单位为篇或册。(2)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原始学术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3)国内重要刊物: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 (http://www.las.ac.cn), 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4)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6)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 序号 | 仪器设 备名称 | 自制或 改装 |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 
 
    
    | 1 | 节能型溶液电解系统 | 自制 | 该系统为集科研与教学于一体的小型实验设备平台,主要用于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及科学研究。 1)粉体金属材料制备 2)含重金属废水处理 3)电解精炼及电解沉积 4)电解水力学模拟 5)电解节能开发 6)二次资源回收及综合利用 | 用于学生实验教学和教师科研, (1)用于学生实验教学和创新训练等开放项,每学期可达到544人学时; (2)用于教师科研每学期可达200人学时左右; 该系统部件连接灵活,除核心部件外其他零件更换容易,维修成本低,最低使用年限可达7年。 |   |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 名称 | 数量 | 
 
    
    | 国内会议论文数 | 4篇 | 
 
    
    | 国际会议论文数 | 1篇 | 
 
    
    |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 4篇 | 
 
    
    | 省部委奖数 | 4项 | 
 
    
    | 其它奖数 | 0项 | 
  
 
 
 注:国内一般刊物:除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以外的其它国内刊物,只填报原始论文。
 
 四、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学位 | 职称 | 学科专业 | 负责工作 | 备注 | 
 
     
     | l | 朱光俊 | 女 | 1965.11 | 硕士 | 教授 | 钢铁冶金 | 中心全面工作 |   | 
 
     
     | 2 | 万  新 | 男 | 1964.04 | 硕士 | 教授 | 钢铁冶金 | 教学运行管理 |   | 
 
     
     | 3 | 张明远 | 男 | 1971.12 | 硕士 | 高工 | 自动化 | 实验设备管理 |   | 
 
     
     | 4 | 施金良 | 男 | 1963.05 | 博士 | 教授 | 控制工程 | 技术支持 |   | 
 
     
     | 5 | 吕俊杰 | 男 | 1963.07 | 硕士 | 教授 | 钢铁冶金 | 实验教学建设 |   | 
 
     
     | 6 | 官正强 | 男 | 1966.09 | 硕士 | 教授 | 自动化 | 技术支持 |   | 
 
     
     | 7 | 周  雄 | 男 | 1970.03 | 博士 | 教授 | 机械制造 | 实验教学建设 |   | 
 
     
     | 8 | 杨治明 | 男 | 1970.02 | 硕士 | 教授 | 计算机应用 | 技术支持 |   | 
 
     
     | 9 | 杨治立 | 男 | 1969.05 | 硕士 | 教授 | 冶金过程模拟 | 技术支持 |   | 
 
     
     | 10 | 尹立孟 | 男 | 1976.08 | 博士 | 副教授 | 材料加工工程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1 | 邱会东 | 男 | 1975.05 | 硕士 | 副教授 | 化学分析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2 | 向  毅 | 男 | 1972.05 | 硕士 | 副教授 | 信息工程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3 | 张生芹 | 女 | 1974.01 | 博士 | 副教授 | 钢铁冶金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4 | 尹建国 | 男 | 1977.05 | 博士 | 高工 | 有色冶金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5 | 阳  辉 | 男 | 1966.09 | 硕士 | 副教授 | 金属压力加工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6 | 仵海东 | 男 | 1964.01 | 硕士 | 副教授 | 金属压力加工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7 | 高逸锋 | 男 | 1979.04 | 博士在读 | 讲师 | 有色冶金 | 实验教学建设 |   | 
 
     
     | 18 | 喻祖建 | 男 | 1978.5 | 硕士 | 讲师 |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 技术支持 |   | 
 
     
     | 19 | 杨艳华 | 女 | 1981.11 | 硕士 | 讲师 | 钢铁冶金 | 实验教学建设 |   | 
 
     
     | 20 | 邓能运 | 男 | 1968.07 | 学士 | 工程师 | 钢铁冶金 | 运行维护 |   | 
 
     
     | 21 | 戴庆伟 | 男 | 1984.07 | 博士 | 讲师 |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2 | 袁晓丽 | 女 | 1981.08 | 博士在读 | 讲师 | 冶金过程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3 | 张倩影 | 女 | 1983.05 | 硕士 | 讲师 | 冶金过程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4 | 柳  浩 | 男 | 1983.10 | 博士 | 讲师 | 冶金过程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5 | 许文林 | 男 | 1984.07 | 硕士 | 讲师 | 材料加工数值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6 | 吴云君 | 男 | 1982.10 | 硕士 | 讲师 | 自动化 | 运行维护 |   | 
 
     
     | 27 | 王宏丹 | 女 | 1985.05 | 博士在读 | 讲师 | 冶金过程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8 | 高绪东 | 男 | 1984.01 | 博士在读 | 讲师 | 冶金过程模拟 | 技术支持 |   | 
 
     
     | 29 | 高艳宏 | 女 | 1975.11 | 博士 | 讲师 | 钢铁冶金 | 实验教学建设 |   | 
 
     
     | 30 | 安  娟 | 女 | 1986.08 | 硕士 | 助教 | 有色冶金 | 运行维护 |   | 
 
     
     | 31 | 张丽萍 | 女 | 1977.07 | 硕士 | 助教 | 材料加工工程 | 运行维护 |   | 
 
     
     | 32 | 蒋月月 | 女 | 1988.02 | 硕士 | 助教 | 金属压力加工 | 运行维护 |   | 
 
     
     | 33 | 胡建平 | 男 | 1970.01 | 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金属压力加工 | 实验教学 技术支持 |   | 
 
     
     | 34 | 杨春楣 | 男 | 1968.07 | 博士 | 教授级高工 | 金属压力加工 | 实验教学 技术支持 |   | 
 
     
     | 35 | 赵仕清 | 男 | 1980.08 | 硕士 | 高工 | 钢铁冶金 | 实验教学 技术支持 |   | 
 
     
     | 36 | 胡  兵 | 男 | 1969.04 | 学士 | 高工 | 钢铁冶金 | 实验教学 技术支持 |   |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份 | 职称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工作期限 | 
 
    
    |   |   |   |   |   |   |   |   |   | 
  
 
 
 注:(1)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和其他”两种类型。(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
 
  
   
    
    |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出生日期 | 职称 | 职务 | 国别 | 工作单位 | 类型 | 参会次数 | 
 
    
    | 1 | 段书凯 | 男 | 1976.4 | 教授 | 副处长 | 中国 | 西南大学科技处 |   | 1 | 
 
    
    | 2 | 伍成波 | 男 | 1965.4 | 教授 |   | 中国 |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1 | 
 
    
    | 3 | 黄福祥 | 男 | 1965.7 | 教授 |   | 中国 |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1 | 
 
    
    | 4 | 杨春楣 | 男 | 1968.1 | 正高级工程师 | 所长 | 中国 | 中冶赛迪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先进钢铁材料研究所 |   | 1 | 
 
    
    | 5 | 刘代华 | 男 | 1973.8 | 高级工程师 | 处长 | 中国 | 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人事处 |   | 1 | 
 
    
    | 6 | 朱光俊 | 女 | 1965.10 | 教授 | 院长 中心主任 | 中国 | 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 |   | 1 | 
 
    
    | 7 | 万  新 | 男 | 1964.6 | 教授 | 副处长 | 中国 | 重庆科技学院科研处 |   | 1 |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 中心网址 | http://gtzcfz.cqust.edu.cn | 
 
     
     |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 4733人次 | 
 
     
     | 信息化资源总量 | 12011Mb | 
 
     
     |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 435Mb |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99 | 
 
     
     |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 姓名 | 张倩影 | 
 
     
     | 移动电话 | 13647662074 | 
 
     
     | 电子邮箱 | zhangqianying526@163.com |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 高等学校材料学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组 | 
 
    
    |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 3人次 |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 序号 | 会议名称 | 主办单位名称 | 会议主席 | 参加人数 | 时间 | 类型 | 
 
    
    | 1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焊接学科教学分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焊接学科教学分委员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 | 方洪渊 | 400 | 2018.4.21-22 | 全国性 | 
  
 
 
 注: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 序号 | 大会报告名称 | 报告人 | 会议名称 | 时间 | 地点 | 
 
     
     | 1 | 基于生物质快速热解的高炉渣预热梯级利用热质传递机理研究 | 秦跃林 | 全国冶金矿产固废资源化第二届学术会议 | 2018.12.8 | 四川成都 | 
 
     
     | 2 | 基于生物质快速热解的高炉渣余热梯级利用研究 | 秦跃林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8年冶金与材料领域在研项目交流会 | 2018.7.12 | 天津 |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 序号 | 竞赛名称 | 参赛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 1 |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焊接学科教学分委员会2018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焊接创新大赛 | 400 | 尹立孟 | 教授 | 2018.4.21-4.22 | 80 | 
 
     
     | 2 | “达钢杯”模拟炼钢竞赛 | 42 | 柳浩 | 讲师 | 2018.11.15-2018.11.30 | 21 |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 序号 | 活动开展时间 | 参加人数 | 活动报道网址 | 
 
     
     | 1 | 2018.9.29 | 300 | 我校科普基地对小学生开展科普活动http://www.cqust.edu.cn/info/1171/35037.htm | 
   
  
   
 6.接受进修人员情况
 
  
 注:进修人员单位名称填写学校,起止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
 
 7.承办培训情况
 
  
   
    
     
     | 序号 | 培训项目名称 | 培训人数 | 负责人 | 职称 | 起止时间 | 总经费(万元) | 
 
     
     | 1 | 达钢培训班 | 60 | 柳浩 | 讲师 | 2018.03-2018.12 | 15 | 
 
     
     | 2 | 贵钢培训班 | 50 | 柳浩 | 讲师 | 2018.03-2017.12 | 15 | 
 
     
     | 3 | 德胜培训班 | 75 | 柳浩 | 讲师 | 2018.01-2018.12 | 18 |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 1147人次 | 
 
    
    |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 
 
    
    | 伤亡人数(人) | 未发生 | 
 
    
    | 伤 | 亡 | 
 
    
    | 0 | 0 | √ |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六、审核意见
 
 (一)示范中心负责人意见
 
  
   
    
     
     | 承诺所填内容属实,数据准确可靠。             数据审核人: 示范中心主任: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 
   
  
   
 (二)学校评估意见
 
  
   
    
    | 所在学校年度考核意见: (需明确是否通过本年度考核,并明确下一步对示范中心的支持。)             所在学校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